自信
啥叫美国人的自信,就是那种“我们吃火鸡你们吃猪脚你们真是奇怪”的傻气。当然那个有点狭隘了,我说的是他们面对外来文化、新鲜事物、新环境的时候泰然处之的态度。比如我室友是从一个只有几千人的小镇来的姑娘,在学校里气势却从来不输,没有见过的东西她就问,不会用就请别人帮忙,言语间是很从容的。目前中国人最缺骨子里的骄傲,应该是一直都缺(鲁迅先生早就教导咱们了)。为什么星巴克、麦当劳这些国外平民货刚进中国市场的时候被追捧成上品?为什么CK、coach、guess这些普通牌子在国内被追捧成大牌?还是因为国人在面对外来货的时候自视过低,对国货也不够有信心。其实国产品牌像江南布衣、速写材质要比同线很多国际牌子好很多。
以前新闻上报道过的一老外在北京被车蹭了,就当街骂人,于是舆论纷纷指责中国人开车没素质,后来才搞清楚是那老外违规车主是正常行驶。还一件事儿,大家一定都听说外国人不喜欢被叫老外,因为觉得那是侮辱他们。以前我娘很多外国学生,我娘就会教育我不要叫人家老外。但是咱中国人用生命发誓老外不但不是侮辱还是昵称,死老外才是骂人好么!我们自己的语言,凭什么要让外国人定义呢。
类似这种别人一指责就立刻自我否定的事情太多了。你们体会体会。
社交技巧
美国人肯定不是公认的有教养有礼貌的群组,他们的被鄙视程度有时候赶超中国人,这个可以问欧洲人民。我要赞我以前吐槽的“面上功夫”。为什么要和不喜欢的人问好?问什么要赞美不喜欢的东西?为什么总要说谢谢?问什么要给服务员消费?一句话,成功的社交技巧就是让别人和你相处的时候感到舒服。
所以我为什么感觉和美国人交往更舒服,因为在不深入的情况下,他们不太容易做出奇怪的事,说出奇怪的话。这是从小就训练起来的,大学里也很重视,经常有讲座,包括怎么和别人握手,怎么和不认识的人搭讪,怎么和人告别等等。
美国人奉行的那一套,其实咱们传统文化里早就盛行过,只是慢慢淡化了,现在只剩下一堆中二青年了。
爱国
不止一个美国人跟我说过去了中国才发现美国是世界第一是骗人的,美国已经快被追上了美国人还不自知。美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问题我就不赘述了,就算是这样,美国人依然爱自己的国家,无论是街头流浪的人还是救济站的人,所以他们容易过的开心,插国旗这种形式上的作为且不说,至少他们不会骂别的爱美国的美国人傻逼。
归属感需要在自己的文化中寻找到这句话我当做真理。我来美国以后遇到的朋友都很好,有个朋友感恩节、圣诞节、复活节、生日从来都带我回家,他父母家还给我准备了专门的圣诞袜;室友也是每天嚷嚷要我跟她回家,有时候还会给我做饭吃;其他还有很多很多,倒也不限于美国人。所以刚来半年的时候我和妈妈一个在美生活了18年的同学聊天,我说觉得还是跟外国人相处舒服,大家更讲礼节,极品也少。那阿姨轻轻的说,可是吧,到了后面又会发现和中国人最能交心。剩下的我不赘述了,你们体会下吧。不要妄想异国他乡有你的乌托邦,连自己文化中都不能生存人是可悲的。
接受错误
这个我最喜欢了,上课可以随意提问、纠教授的错,院长、董事长、校长什么都不在话下,完了人还谢谢我。本来一开始还会担心问题提得傻,自从听过一次一个大二的问“负负为什么得正”这个问题,我就再也不担心我的学习了。
包容
美国社会价值观确实多元化,包容性强。它的包容倒不是一家亲那种,种族间的隔阂我觉得还是挺深的,而是“我接受你的存在”,求同存异。美国包容性的基础在于,他们官本位思想不重,所以不太会用地位和金钱去衡量人际,说白了就是相信平等自由!
包容真的是一个非常的好的品质,无论是穿着打扮如何怪异,只要自己开心就好,不像国内会被“围观”指指点点。思想上的包容更重要,言论自由真的渗透美国人的生活中了。
生活自理能力
哪怕是从来没离开过家的小孩基本的家务活和吃的都会做,一些生活医药常识也有,别人帮忙知道感激。
尊重
在美国大部分时候你都是被尊重的,无论是别人借过时候的Excuse me,还是为后面的人稍微扶一下门别人说谢谢,或者是过马路的时候汽车挥挥手让你先过,一天说无数次的谢谢,也接受无数次的谢谢。或许有些矫情,但待在这个氛围里面是舒服的。在美国努力在生活各方面独立,但如果有问题了求助别人基本都能得到帮助。
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精华和糟粕,可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你眼里全成了糟粕。客气和忍让是中国人的涵养,在你那却变成了虚伪和懦弱。在乎别人的感受是中国人的善良,在你那却变成了没自我。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美德,在你那却成了人和人不平等。仪式隆重是中国人的责任感,在你那却变成了面子工程。
希望每一个来留学的人,都能看到美国文化的可取之处,同时反观中国文化,也能看到闪光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