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是在国内攻读还是留学,学生们总有离开校园的一天。而求职通常都是学生毕业前后要面对的一件大事。在美国,学生求职或者实习的最佳时间是从每年秋季9月开始。对于学生来说,在面对找工作这件事上一定要早考虑早准备。在这里我就结合我自己的求职经历,给即将在美毕业且准备继续留美的朋友交流一下求职心得。
- 简历在哪都很重要
在国内求职,很多求职导师都会告诉你简历一定要做得好看。在美国,简历也同样重要。你的简历一定要能通过HR的初步筛选才有可能获得面试资格。但这里所谓的简历好看,不是只排版样式,而是指你的教育背景、实习经历以及具备技能。其中,有关实习经验的部分可以多花费一些笔墨,很多美国HR都比较看重实践经验。如果你第一次准备正式简历,不知道从何下手,那可以登录Best sample resume这个网站,这个网站会提供非常多的简历样本,我们可以自己挑选并进行模仿。

- 利用好Linkedln
除了一些线下招聘会,现在我们更多是在网上求职。其中Linkedln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求职网站。很大一部分公司都会将这个网站作为一个常规招聘途径,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公司联系HR,向他投递简历。
另外Linkedln这个网站的优势更多在于Networking,一份优秀的简历会吸引网站上很多猎头的注意力。对于那些有跳槽倾向的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平台。

使用这个网站时,我们需要注意这么几点,首先是认真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,无论是普通HR还是猎头,其实对你的工作经历都非常看重,那我们在注册之后需要将自己的履历尽量丰富,可以将每一条都进行扩展。只要足够的好,后续会有不少人来主动联系你。
Linkedln有一点很像社交平台。我们最好不断在这个网站上累积推荐和好评价。很多雇主都会查看一下类似的信息,他们也乐意接受好评更多的求职人员。那如果我们足够优秀,人缘够好,可以请求前同事、教授、同学等帮助,让他们丰富我们的账号。
另外,在职场过程中,构建自己的求职网络是非常重要的。我们可以先将身边的朋友同学加入到这个求职网络中,随后通过工作、生活不断认识更多的人,将他们逐个加入进来。

- 利用校园资源
作为学生具备一个社会人士没有的优势,那就是学校也会提供很多就业资源。例如学校的CDC就会为缺乏工作经验的学生提供就业信息。并且,如果有的公司与学校有合作关系,那也会在CDC中进行宣传。
除了CDC,最重要的就是每年两次的Carrer fair,通常会放在春秋各举行一次。这也会跟各学校以及各学院的就业率直接挂钩。并且跟学校强势专业相关的公司也会在学校投入大量的职位,这对该校学生有很大的优势。当然,如果我们选择的是学校相对冷门专业,那可能就需要运气的眷顾,如果没有什么national和local公司提供岗位,也不用感到意外。
前面也提到,就业率跟学校自身的声誉脸面紧紧相关,所以学校也会分出不少资源来关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。比如CDC中,学校就自己出资招聘了不少有HR背景的人成为staff。如果我们是初出茅庐的菜鸟,就可以求助这些staff,他们会提供简历修改意见,模拟面试等。当然,如果是太过细化的专业性问题,他们可能就无法提供很好的建议。

- 网海捞针
还有一种常见的找工作方式就是我们自行在多个求职网站、平台之间辗转,然后花费时间去搜索,筛选,投递,面试。Indeed.com、monster、careerbuilder这些都是还算不错的平台。当然,我们还得注意,不同职业与专业所要去的网站也是不一样。类似academickeys这类网站就更专注于学术界职位。
- 注意事项
以下就是我自己亲身经历后总结出的一些经验。首先是找工作的话,所在地对你会有挺大的影响。举个例子,你学校在中部地区,但你却想往加州发展,那就在申请前最好就将简历中的地址修改成加州,并且在那组好房子暂住。因为有不少本地公司就偏好本地的求职者。
其次就是工作签证的问题,H1B是外籍人士在美国的短期工作签证,时长在三年,之后可以申请延长三年。很多留学生就会优先考虑寻找sponsor H1b公司。但盲目的寻找通常会面对率先出局。有些公司一听你的H1B需求,就会选择不再考虑你。那我们就需要提前登陆myvisajobs.com查询哪些公司愿意提供签证办理。
然后就是大家关键薪水的问题。工作不就是为了工资吗。那我们可以登陆glassdoor.com这种站点查询面试公司的工资、待遇以及正负面评价等信息。当然,这些信息只有参考价值,实际薪酬待遇会随着公司自己的意愿变动。
很多朋友是来美国攻读程序相关的专业,那我们最好有stackoverflow profile和github profile。这都是提升我们获得优质工作的好帮手。另外就是,我们最好有比较完善的作品集,这也是我们求职时的加分项。